业内资讯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 页 >> 业内资讯
中国纺织围巾产品贸易摩擦与特点
新闻来源:苏州禾孚泰 点击次数:1315次 更新时间:2012-05-03
核心提示:中国纺织围巾产品贸易摩擦与特点
在中国纺织围巾产品出口出现较大增幅同时,中国政府考虑到世界纺织品贸易旧体系所受到的冲击、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脆弱的纺织行业出口竞争力和长期受配额保护的欧美纺织服装业的承受能力,采取了一系列自我调控政策,为新形势下打造世界纺织品贸易新格局和一体化做出了足够的努力,甚至是做出了牺牲。
相比于前配额时期的纺织品贸易争端, 新时期的贸易摩擦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1.贸易摩擦的形式更为多样, 涉及产品更为广泛。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依旧盛行, 而启动简单、应用灵活的“特保条款”也日益频繁地运用在了对中纺织品的进口限制上。2007 年3 月, 欧盟酝酿对我国8 类纺织品的反倾销调查; 6 月, 美国对我国聚酯短纤维启动涉案金额近亿美元的反倾销调查; 7 月, 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薄壁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等产品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并将复合编织袋归类为纺织品( 而按照海关分类它们并不属于纺织品) 。
2.贸易摩擦开始从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转化。一些西方国家的部分媒体和政客以贸易摩擦为托辞, 牵扯到“非市场经济条款”和中国产品安全和汇率问题, 并散布“经济威胁论”, 企图向中国的对外关系注入不安因素。
3.贸易摩擦伴随着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 涉及利益体更为复杂。为了减弱配额取消后的压力, 欧盟等国进行了区域性的贸易安排, 通过歧视性关税和细化的“反倾销”政策削弱外部竞争。如此的区域化安排越来越被发达国家重视。部分发展中国家或较发达国家在新的区域格局下, 重新布局纺织产业, 夺回市场。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劳动力成本极具成本优势,已经吸收了大量中国转移出的欧美纺织品订单。我国纺织业的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